- 明堂制度
- 為古代政治與宗教思想合一的體現。 明堂者, 明政教之堂也。 古時祀上帝, 祭祖先, 朝諸侯, 養老尊賢, 凡關重大典禮者, 皆必於明堂行之。 明堂起源甚早, 據《淮南子‧立術訓》: 〝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, 歲終獻功, 以時當穀祀於明堂。 明堂之制, 有蓋無四方, 風雨不能襲, 寒暑不能傷〞。 《禮記‧月令》: 〝天子居明堂, 以時嚐穀之始〞。 《大戴禮》: 〝明堂者, 自古有之, 所以朝諸侯。 明堂中有一殿, 四方無壁, 以茅蓋, 通水, 水圓宮垣為復道。 上有樓, 從西南入, 名曰崑崙, 天子從之入, 以拜祀上帝焉〞。 或謂明堂者凡九室, 共三十六戶, 七十二牖, 以茅蓋屋, 上圓下方, 其外有水, 名曰辟雍, 即太學也, 事見《漢書‧郊祀志》、 《大戴禮‧盛德篇》。 又: 〝凡人民疾, 六畜疫, 五穀災者, 則飾明堂〞。 阮元《明堂論》: 〝明堂者天子所居之初名也。 故祀上帝則於是, 祭祖先則於是, 朝諸侯則於是, 抑且天子寢食恆於是, 此古之明堂也……然而聖人事必師古禮不忘本, 於近郊東南, 別建明堂, 以存古制。 或祀五帝, 布時令, 朝四方諸侯, 非常典禮, 乃於此行之, 此後世之明堂也〞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